月1日起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将实施溯源管理 工信部节能司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指出自2018年8月1日起,我国将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实施溯源管理。
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并将从2018年8月1日开始执行。该规定旨在建立溯源管理平台,对动力蓄电池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信息***集和监测,确保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
法律分析:为贯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国办发〔2016〕99号)和《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联节〔2018〕43号)要求,推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现予公告。
从2019年8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要获得合格证,必须接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即动力电池溯源平台)。这一要求旨在确保动力蓄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得到有效管理和追溯。动力电池溯源平台的重要性:该平台对动力蓄电池的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等全过程进行信息***集。
县级以上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应对梯次利用企业的梯次产品生产、溯源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障梯次利用的规范、高效开展。
年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国家标准,这是我国首个全面规范动力电池安全的国家级标准,从源头上解决动力电池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
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字化,完善食品追溯体系,开展校园食堂、网络订餐***,推行“明厨亮灶”工程,强化社会监督。构建产品质量分级管理体系:针对家用电器、儿童用品等10类重点产品,制定质量分级标准并加贴分级标识。
动力锂电池政策:国家出台了涵盖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方面的政策文件,构建起动力锂电池行业的政策体系,保障行业健康发展。拟立项强制性国标:3月1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征求《锂离子电池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意见的通知。
然而,新能源汽车退役潮的来临,使得废旧动力电池的有效回收利用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难题之一。业内估算,从2022年起,新能源汽车报废的动力电池数量将逐年增长,到2025年之后,每年退役的电池数量可达到百万量级。
针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多方主体“各自为战”的现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与联盟的资源整合能力,通过网点共建、渠道共享等形式协助动力电池生产、整车制造、第三方回收、物流运输、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等环节企业之间开展供应链与产业链合作,通过 探索 废旧电池在储能领域的梯次利用实现产业链延伸与整合。
想要破解难题就需要有关部门应该跟行业企业合作,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管理制度 只有制度得到完善,才能够让汽车电池回收利用这一行业走得更远。如果能够把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形成全过程,全周期的管控,那么全产业链将会得到有效规范。电池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回收利用。
积极创新商业模式,积累经验后对具有推广价值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落实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建设,并利用补贴机制和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但避免一些投机企业为了补贴跟风进入这个行业,形成公平和良性的竞争机制,以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政策收紧,从再生利用的角度来看,废弃电池中的钴、镍、锂等金属元素都是动力电池的关键原材料,电池回收其实更应交给更懂行业更有技术的企业。此前在工信部发布的《符合新能源 汽车 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27家企业中,格林美占据3家,成为行业纳入规范条件最多的公司。
1、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以及大力发展和推广新能源车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 明确监管职责:该管理办法将明确国家和地方等有关部门的监管具体职责,确保各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从而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监管力度。
2、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要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据了解,《办法》将在今年内完成起草,处于发展初期的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或将迎来发展机遇。
3、《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解读 背景与意义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退役后的处理问题日益凸显。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并减少环境污染,2018年8月,工信部等部委实施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4、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回收对电池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于2018年1月26日由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质检总局、能源局联合印发,包含三十一条条款,并于2018年8月1日起实施。该办法旨在加强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5、月16日,在工信部举行的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相关人士表示,将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加大退役电池柔性拆解、高效再生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加快出台一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月1日起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将实施溯源管理 工信部节能司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指出自2018年8月1日起,我国将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实施溯源管理。
国家出台新能源车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主要是为了规范行业行为,确保环保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明确汽车制造商责任:汽车制造商需负责电池的回收,并确保维修服务网络的建立,公开相关技术信息,以解决消费者维修难题。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细化,以及监管力度的加强和产业引导的优化,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 明确监管职责:该管理办法将明确国家和地方等有关部门的监管具体职责,确保各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从而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监管力度。
新能源车报废后,电池一般有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两大主要去向。梯次利用方面,当电池容量衰减到原容量80%以下、难以支撑汽车正常行驶时,在储能等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相对较低的领域仍可使用。比如用于5G基站备用电源保障通信网络稳定,进入储能电站助力电网平衡;还可用于低速电动车如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等提升续航能力。
几年后,新能源电车大量报废时,电池可以通过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两种方式进行处理。 梯次利用:- 将退役的电池用于储能系统,如家庭储能、工业储能等,这些场景对电池性能的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充分利用电池的剩余容量。
新能源汽车电池报废之后应通过专业的回收渠道进行处理。具体处理方式如下:专业回收:新能源汽车电池应交由专业的回收机构进行处理,这些机构具备拆解和回收电池的专业技术和设备。
新能源车电池报废后会***取阶梯利用和拆解回收两种方式:阶梯利用目前常见的新能源车电池在报废时,通常还有60%以上的储能能力,如果直接拆解回收太过浪费。这些动力电池可以给不太讲究电池性能的企业使用,比如发电站的储能电池、居民楼的储能电池、应急电源储能等。
关于新能源车电池回收政策和新能源车电池回收利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新能源车电池回收利用、新能源车电池回收政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上一篇
报废新能源汽车回收拆解
下一篇
宁波回收资源下载